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 佛教常识

平常心是道,云在青天水在瓶

来源:七宝教寺 时间:2022-05-20


唐朝文学家李翱时任朗州太守,探究佛法道义不得其解,听闻惟俨药山禅师大名,屡请不来,便带随从亲自去上山请教禅师。禅师正在看经,视而不见,随从大喊:“太守在此!”禅师继续看自己的经书。李翱见眼前瘦骨嶙峋的老和尚并无异于常人,便准备返回,临走时说:“见面不如闻名。”


药山回答说:“太守为什么贵耳贱目呢?”


李翱有所醒悟,这才拱手作礼,问修行之法。


药山禅师手指上指下,并要李翱参取。李翱说:“我不明白您的开示。”


药山说:“云在青天水在瓶。”


李翱当即有所警悟,立即作偈二首其一


炼得身形似鹤形,

千株松下两函经。

我来问道无余说,

云在青天水在瓶。


昔日赵州禅师问南泉法师:“如何是道?”


答:“平常心是道。”


又问:“还可趣向也无?”


答:“拟向即乖。”


问:“不拟争知是道?”


答:“道不属知,不属不知。知是妄觉,不知是无记。若真达不疑之道,犹如太虚,廓然荡豁,岂可强是非耶?”赵州禅师于言下大悟。


六祖谓智隍禅师曰:“汝但心如虚空,不着空见,应用无碍,动静无心,凡圣情忘,能所俱泯,性相如如,无不定时也。”这些话,也是说的平常心。


明道的人,动静无心,善恶无念,性空即无心,无心即道。初出家人,不知佛法如何,规矩如何,修行如何,须知欲了生死,先要循规蹈矩。如孔子之制礼作乐,亦无非教人规矩,与佛戒律无异。执身即除习气,身得自由,则心有依处。


古人在行住坐卧四威仪中,有执身次序的偈语曰:“举佛音声慢水流,诵经行道雁行游,合掌当胸如捧水,立身顶上似安油。瞻前顾后轻移步,左右回施半展眸,威仪动静常如此,不枉空门作比丘。”


以冰清玉洁的音声,称念诸佛圣号,这是念佛法门。进一步问“念佛的是谁”,就是参禅了。若不回光返照,只口念佛而心打妄想,随念迁流,这样念佛就无用。念佛要口念心惟,以智观照,声音不缓不急,如水慢流,口念耳听,不打妄想,念念流入萨婆若海。一声佛号有无量功德,只此一声佛号就能渡无量众生。诵经或照经文直诵或背诵,或跪诵,或端坐而诵,或默念皆可,随文观想,看经中说的什么道理。行道即经行,一步一步不乱,不东歪西倒,如空中雁行有次序,一个跟一个,不紧不疏的行,一切处都是用功。


合掌两手不空心,十指紧密,不偏不倒,如捧水一般,若一偏侧,水就倾泻了。站如松,两脚八字,前宽八寸,后宽二寸,身直,头不偏不倚,后颈靠衣领,如顶一碗油在头上一般,不正则油泻了。行如风,要照顾前后,轻轻移步,鞋不拖地,行楼板不要响,生草不踏,爱护生物。开眼看东西,只展半眼,所看不过三五七尺远。行住坐卧,能具威仪,使人一望生敬。若不先自检责,何以化导群机?既自治之行可观,则摄化之门不坠。有道无道,举止如何,别人一看便知。


若是真佛弟子,就要立志,具铁石心肠,先学威仪,循规蹈矩,不怕人说你脑筋不醒,要死心崇奉佛的教诫。由于多劫种下善根,此生才得入佛门,就要努力求道去习气,不入名利场,不当国王差,把心中的习气,一点一点的除去,即是大修行人。


得入理体,坚固心历久不变,平常心动静一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