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 寺院历史

七宝教寺

来源:七宝寺 时间:2015-09-27







 

七宝镇是离市中心最近的千年古镇之一,说起七宝古镇,人们总爱说是因为此地的七件宝而得名,其实七宝镇是因七宝教寺而得名,如今七宝教寺又重现于七宝古镇,为千年古镇增添了一道独特的人文景观。


    七宝教寺始建于五代十国后晋天福年间,原名陆宝院,又名福寿庵,原址位于松江境内陆宝山下,是三国时东吴大将陆逊的后裔陆机、陆云的家祠。据《 松江府志》 记载,二陆乃是西晋时著名的文坛泰斗,世居松江,世称云间(松江)二陆,其后代于松江为立香火祠,定名为陆宝院。五代时,吴越王好佛,一次他游至陆宝院时,误“陆宝”为“六宝”,又赐金字藏经《 妙法莲花经》 一卷给该院,并称“此亦一宝也”,遂将陆宝院改名为七宝寺。随着岁月的推移,时代的更替,又因吴淞江水浸岸损坏寺基,七宝寺由陆宝山向东曾三度搬迁,至宋代初年移至蒲汇塘畔,由当时当地的巨户张泽舍宅为寺。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救赐“七宝教寺”匾额,从此二陆的香火祠正式改为正宗的佛教丛林。此后香火日隆,寺院日盛,当地也缘寺而日趋兴旺,便随之而得名为七宝镇。


    成住坏灭,乃世间万法之常相,七宝教寺之兴废盛衰亦复如是。千余年来,七宝教寺历尽人世间的沦桑,几经兴废。据有关史料记载,历史上的七宝教寺曾经名声显赫,极为辉煌,有“郡东第一刹”之美称。元朝时七宝教寺的高僧敬公和尚,曾被皇帝召请入京弘法,并封为国师。鼎盛时的七宝教寺,占地60亩,寺河6亩,各种建筑一千余间,整座寺院绿水环抱,红墙琉瓦;寺内有荷花池、竹林、梅园、还有许多五代槐、罗汉松等名贵树木,景色十分优美。寺院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晨钟暮鼓,香烟缭绕,吸引了方圆百里的信众到七宝教寺进香。由此香客信徒、文人雅士常在这里烧香拜佛、吟诗作画,如赵孟顺、杨维祯、袁凯、屠隆、陈眉公等均有七宝诗文传世,其中赵孟顺的《 七宝寺》 一诗,是现存最早的诗,诗曰:“探奇来宝地,名刹冠丛林。院设机云代,经描吴越金。霜钟清惊鹤,池竹绿浮琴。投缓堪元论,桃源莫浪寻。,诗中反映了七八百年前的七宝教寺,那梵音缭绕,钟声清越,导人心灵净化的气氛是多么感人啊!


    然而,世事无常,从清咸丰年间,七宝教寺逐渐衰落,尤其是1860至1862 年间,七宝地区发生多次太平军与清兵及洋枪队的恶战,寺中众多胜迹被毁,至抗日战争结束时,教寺竟损毁得只剩一座山门和莲涌堂及庭中的梓树。1946 年起,寺址被改建为学校。


    时光茬再,因缘会际.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七宝镇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事业日新月异,党的宗教政策进一步深入人心。七宝镇及四方百姓殷切盼望恢复古刹,希望能敬香、拜佛、听经,广修福慧,以求吉祥平安区政协及不少有识之士也为之积极呼吁.在闵行区人民政府的关怀下,寺院的恢复和重建终于迎来了良好的机遇。为延续历史渊源,恢复名胜古迹,应广大信众的迫切要求,新世纪之初,在七宝老街改造的同时,终于拉开了重建七宝教寺的序幕。


    寺院在建设中,曾得到了各级政府的关心和指导,得到了上海市佛协会副会长王永平居士、上海市佛协会副会长胡建宁居士、上海市佛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照诚法师等的大力帮助,也得到了广大信众的慷慨解囊、随缘乐助。经过三年的紧张施工,曾享誉为“郡东第一刹”的七宝教寺终于又以崭新的面貌重现在七宝古镇这块乐土上。2004 年11月20日,秋风送爽,阳光明媚,七宝教寺隆重举行了寺院落成暨全堂佛像开光典礼。上海市佛协会副会长、上海佛学院院长慧明法师主持了庆典,中国佛协会副会长、上海市佛协会会长觉醒法师代表市佛协会讲话,祝贺千年古刹重放佛光。照诚法师也在庆典上代表七宝教寺的全体僧俗大众致辞,深切感谢党和政府给寺院的建设营造了政通人和的殊胜因缘,给予七宝教寺建设的关心和支持,热情赞叹广大信众对寺院热心护持的无量功德。上海市民族和宗教事务委员会副主任曹斌先生、上海市佛协会部分领导及数千名信众参加了庆典。庆典之后,举行了佛像开光仪式。整个仪式庄严隆重,真诚恭敬,佛殿里听不到喧闹声,只有香烟缭绕、钟芬清悦及法师们度诚的诵经声,开光现场充满了吉祥、和乐的气氛。数千信众瞻视倾听法师们诵经念咒,祈祷祝福,并在佛菩萨圣像前顶礼膜拜。他们都带着各自不同的心愿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 窿憬在佛前默默地祈祷。从此,七宝教寺正式对外开放,迎接海内外四众弟子前来朝礼及广大游客参观游览。


    如今的七宝教寺,西、南临横沥径和蒲汇塘,东靠新镇路,与七宝老街仅百米之遥,占地43亩,它分寺、园两大部分。教寺与寺园相映成辉,寺、园合璧,形成整体,是上海众多寺院中不多见的。


    教寺总建筑面积7696 平方米,建筑群座北向南,依次是天王殿、钟鼓楼、大雄宝殿、讲经堂、功德堂、法堂、藏经楼及僧寮、客房等,并配以七层佛塔、放生池等。教寺集古令中外的优秀建筑风格于一体,外观宫殿式,内部现代化它虽没有飞檐翘角的精雕细刻,却显示出特有的古朴、庄严,再现了我们古老的中华民族的淳朴、敦厚的风格与个性设计和建造中,采用了继承与创新的手法,揉合了中国古建筑与现代建筑的风格,既保留了千年古刹的传统建筑特色,如群体协调、对称均衡的布局、大挑檐等;同时又采用了现代的科学技术,如大玻璃门窗、大跨度等。大雄宝殿内只有四根立柱,增加了活动的空间,从而使寺院的外观庄严古朴,气势恢宏,而殿堂内部又宽敞明亮.殿中佛像造型优美,神态逼真,威慈俱足.在宁静中透出几分神秘,慈祥中显露几分威严,统一中却有变化。从时间上,它连接着历史,从空间上看它又展示了佛教的精神与特色。无论从服饰、发式,都反映了诸佛、菩萨慈悲祥和,却又不失威严的内涵。讲经堂设施齐全,颇具规模,可容纳数百人听经参禅.功德堂内清净典雅,设有长年延生禄位和拄生莲位,以满足广大善信的慎终追远、慈亲尽孝,亦能培植善因,身心康泰,发利生之宏愿。


    殿前广场东冀,建有七宝佛塔,佛塔八面七层,钢筋混凝土塔身,塔高40余米,料拱挑檐,颇为壮观。佛塔为广大护法善信发大菩提心,增长慧根,培植善因又提供了一个无比庄严的道场。七层佛塔内供奉着数千尊佛菩萨圣像,每层是毗沙门天王、阿弥陀佛、消灾延寿药师佛、文殊菩萨、观音菩萨、地藏王菩萨和文曲星君,以便广大信众及贤达志士虔诚奉供,并随心所愿。


    广场西翼,建有放生池。在放生池回廊内将修塑六十甲子本命元辰诸神之圣像,以供广大善信膜拜祈福,供养瞻礼。六十甲子神,古称岁神,又称太岁。每岁轮值掌握本岁的人间祸福,掌管个人的本命年运。供奉本命太岁可佑健康平安,逢凶化吉,如愿吉祥。


    寺园名为慧心园,分为东园和西园两部分东园,即牡丹园。园中以银杏片林、杨木块林和塔柏条林分界,成为内容各异的三个景区居中腹地为牡丹园,筑有半米高花坛五个,形如玉佩,六百株牡丹选自山东荷泽正品,中心一裸“牡丹王”,花龄六十岁,是齐鲁花卉世家许书林先生供奉给七宝教寺的花坛外侧栽六百株芍药。东园北端建有重檐式牡丹亭,色调、风格随同教寺大殿,亭四柱配有两副颂花楹联,形成亭在牡丹丛中,韵在牡丹亭中,情景交融,令人浮想联翩。东园的东南角为展示“七宝”的聚宝台,那里展示着铸铜雕塑的有关民间传说七宝镇的七件宝,它们分别是飞来佛、氽来钟、金鸡、玉筷、玉斧、神树和金字莲花经。其中四件实物是与七宝教寺有关的:飞来佛实为七宝教寺如来铁佛,传说由天上飞来,实系明万历年镇人徐冸募资筹铸;氽来钟系明永乐时七宝教寺住持僧博洽筹建,传说从河中浮来;金字莲花经乃吴越王钱鏐之妃用金粉工楷写成;神树其实是千年古梓树,在原七宝教寺内。


    西园,即“经幢园,。园中制高点建有“经幢台”,台正中立有十一米花岗石经幢,规模不菲,气势雄伟,坐西园核心景点,取名“金顶夕照’, ,其名意含,禅悟广远,遥应四川峨嵋金顶佛光,夕照经幢,佛界风光,意景皆备.经幢台坡下,有三处佛义小景。“磐石应化,、“灵石拜佛,和“松吟心经”各具特色。“磐石应化”仿普陀山观世音菩萨道场景,危垒一块梯形黄石,上镌“觉他自觉,无边应化”。景点虽小,而位置醒目,先声夺人,一入园即觉禅意,挑出佛园个性。“灵石拜佛”即于经幢台东坡一块7米高太湖石,形如僧尼,朝教寺正门合掌禅礼,颇显虔诚。石上勒书“睿智礼德,透觉彻悟”佛语,极具教化力。“松吟心经”为经幢台北坡松林中一小亭,冠名听松亭,亭内配有两横联、一经匾.经匾由书家竹云先生用金粉手抄的《 心经》 ,装裱精致,堪称西园文化内容之精品西园中还有不少精品,因篇幅有限,这里不再赞述,有待于信众及游人到这里细细品尝。


    七宝教寺慧心园,以园配寺,使整个塔寺处于精美秀丽的百花园中,漫步在这庄严清静的佛国中,使人不禁心旷神怡,心灵净化,静坐园中石墩,更是佛声悠扬,杂念全消,实为弘扬佛法,祝福社会,念佛参禅,诵经礼忏的一方佛国净土。


    重建后的七宝教寺,由闵行区政协常委、监院慧平法师住持。重建两年来,在各级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特别是在宗教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以及市、区佛协的指导下,七宝教寺本着佛教寺院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的宗旨,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寺院管理,道风建设,对外交流及弘法利生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肯定。


    两年来,教寺积极组织常住僧众认真学习《 宗教事务条例》 ,学习各项宗教政策、法律法规,增强僧众的法律意识。遵守佛制戒律、祖立清规,以僧团六和精神为原则,如法如律管理寺院,不断完善管理制度,使寺院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积极举办各种法会,如冥阳两利水陆法会,三时系念法会等,做到法会提前一年安排好,普利一切有情。加强对外交流,不定期盛邀海内外高僧大德来七宝教寺讲经弘法,普度众生,并以此提升教寺的知名度。拓宽思路,进一步完善教寺设施,美化寺院环境,以满足广大信徒宗教生活的需要。


    在新的一年里,七宝教寺将进一步贯彻实施《 宗教事务条例》 ,加强僧众自身建设,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把寺院建设管理得更好,积极引导僧俗大众,为创建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古刹重光,人天欢喜。如今的七宝教寺,不仅是礼佛问道、凭吊古今的一方佛教圣地,也是七宝老街的一处别具一格的游览胜景。四方信众及游人至此礼佛络绎不绝,香火日趋旺盛。深信重建后的七宝教寺,一定会佛光普照,更加辉煌!